2014/04/27 今天最讓我有收穫的一篇文章~
EMBA雜誌第332期-沒有行銷預算的行銷:
經營的重點不是放在如何賣出一百萬瓶產品,而是想辦法讓同一名顧客願意再回來買第二、第三、第四瓶。
知易行難,做行銷的人,都知道這個道理,但真正做的到的又有幾個?
最近我在分析手上的一些案子,我發現自從產品漲價後,重複購買的客人幾乎不見了
明明就是同樣商品,但經過時間的淬煉,品質變的更精良,理因漲價有理
分析之後發現,經濟不景氣,讓即使有高預算的客戶,也盡量能省則省,不浪費就是利潤
但漲都漲了,如果在不調降的狀況下,如何增加產品附加價值,就是首要考量重點...
所以今天看到這一段文字,我份外的有感覺~
這篇報導中提到,來自英國的馬隆(JO MALONE-香水品牌)
當他要在跨海到美國開設專櫃時,一開始並沒有發大筆預算大做宣傳
相反的,他是連絡了五十位住在紐約的朋友,各寄了十份產品給她們
請這些朋友分送給她們覺得會需要這項產品的朋友,因此...他在當地就有了500個新客戶。
接著,馬隆又寄了公司紙袋給在地的200個朋友,請她們隨時就拿著空紙袋出門,等於替他們做宣傳。
我們做行銷的人,總有些迷思,到底要花多少預算,打多少廣告,消費者才會看到我們的產品?
我們的老闆,也常常在問我們,我可以再減一塊預算嗎? 今天追加的預算,到底可以創造多少效益?
縱使我們整天分析歷史數據,跟老闆在預算上殺進殺出...
但~真正執行出來的結果,有時行銷人也都很難打包票一定中,這隻產品一定賺錢...
當我們開始拼命追加預算,拼命想搶好的平台曝光的同時,我們就背離了行銷的原意
行銷其實是資源整合的工作,在預算最少的情況下,結合最多的資源,創造出最大的效益。
我還記得,當ZARA在台灣第一家分店開幕時,我在信義區的街上走著...
迎面而來好多路人,手上都提著ZARA的藍底紙袋,我就好想衝上前去問他們那家分店到底開在哪裡?
走在東區街頭的時候,我也會盯著前面路人提的紙袋研究,到底這是哪一家的產品
就算是繼光香香雞的透明塑膠袋,看了都好吸引人...更何況是設計精美的包裝提袋~
我想...這就是行銷...一個全方位的行銷!!
我很羨慕那種,隨時都有口袋名單可以打電話,約出去喝個下午茶,就談成了一件異業結盟
拿回交換的產品,廣泛運用到行銷活動當中,而且...這中間完全沒花到公司一毛行銷費用,這種人!!
有強大人脈、高超的談判能力,靈活的創意跟整合能力,這樣的人才真的存在
就像這一位"馬隆"一樣,一人公司、一人經營,還業績蒸蒸日上,太~不可思議了^^
文章來源: EMBA雜誌第332期 (以下照片僅供參考,想全文閱讀者,可以到圖書館看喔~)
留言列表